对话藤冈 南 x 小林达雄
似懂非懂的绳文时代。 触摸绳文人的世界观!
一个是研究绳文时代的最权威大师小林达雄先生。
另一个是爱上绳文时代只有3年自称绳文初学者的艺人藤冈南女士这样勉勉强强能扯上关系的两个人。
畅谈绳文时代的林林总总、事物的魅力。
对话藤冈 南 x 小林达雄
一个是研究绳文时代的最权威大师小林达雄先生。
另一个是爱上绳文时代只有3年自称绳文初学者的艺人藤冈南女士这样勉勉强强能扯上关系的两个人。
畅谈绳文时代的林林总总、事物的魅力。
藤冈 南
除绳文时代外,
还熟知熊猫的生态和历史。
藤冈南&The Morones的主唱
官方微博:熊猫百货店 http://ameblo.jp/373panda/
小林达雄
考古学家、信浓川火焰街道联合协议会顾问
国学院大学 名誉教授
农业与绳文体验实习馆 名誉馆长
新潟县历史博物馆 名誉馆长
藤冈:关于绳文时代是个什么样的时代,相信有各种各样的说法。我认为首先是充满激情的,我就是被这一点深深吸引。感觉是个精神世界极其丰富的时代,令人心生向往。小林先生怎么看?
小林:认为绳文时代是充满激情的,可能是站在稍远距离来看绳文的人的想法。我自己和绳文打交道比较深,所以并没有到那一步。为什么会充满激情,是什么让人这么认为?透过这些表象来看清事物,才是我们所关注的。
藤冈:时代特征也好、生活方式也好,是什么样的呢?
小林:绳文时代的象征是绳文土器。寻找粘土制泥,加水使其变软并按揉,有点像做面包。
藤冈:我也试着做过火焰型土器,土器制作是件非常细致的活儿呢。
小林:陶泥揉捏后放置一段时间使其熟化,用整块陶泥做瓶底,慢慢由瓶底向上做瓶壁。成型后加上图纹装饰,然后干燥进行烧制。
小林:陶泥揉捏后放置一段时间使其熟化,用整块陶泥做瓶底,慢慢由瓶底向上做瓶壁。成型后加上图纹装饰,然后干燥进行烧制。
藤冈:大家有一个共识,认为花时间花精力开始手工制作土器,是从绳文时代开始的。
小林:是的。如果不定居下来的话、是不可能做到的。那是13000年前的事儿了。这一时期在日本列岛诞生了全世界最古老的土器,可以称得上“人类首次最大的革命”。也就是说土器出现的背后,其实代表着定居方式的生活已经上了轨道。
藤冈:这么古老的器件能够留存到现在也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只要看一下带着绳文时代特征烙印的土器就能了解当时的生活情况了,嗯,有意思。
藤冈:我认为土器真的了不起。说起绳文土器,很多人都会一下子想到火焰型土器,它和其他土器相比,到底什么地方了不起?
小林:就像现在有备前烧啊萩烧一样,绳文时代也是南橘北枳,地方变了东西也就变了,每个地方发展演变了各具特色的器型。就像方言一样。
藤冈:和其他地方相比较时强调自己的骄傲和个性,是不是体现这些特征的地方?
小林:总而言之,类似在绳文土器上追求自我独立性一样。因此各个地方不尽相同,每个时代也风格迥异。当然除了这些夺人眼球的个性之外,也有普遍性的特征。
藤冈:那是什么呢?
小林:绳文土器口缘部向上竖起的突起。绳文土器是器皿,因此只要有容量就够了。但绳文土器口缘的突起纹饰伸出来了。
藤冈:这个口缘部的突起用起来不方便吧?
小林:作为容器来说确实碍事。但是还是制作了,而且很是精工细作费功夫。搬运粘土,费材费时才得以完成。但却被认为碍手碍脚,这确实是个矛盾。这种矛盾古往今来在东西方的陶瓷器中绝无仅有,是只有绳文土器才有的特点。
藤冈:是不合理,还是有什么特别的意思?我认为应该是精神方面非常重要的东西。
小林:身为器皿却加装上了没有任何用处的装饰品,这里有非常强烈的主观意识在起作用。
藤冈:这一点确实令人震动。以前去新潟的时候,曾吃过用这种土器炖的猪肉酱汤。当时给我的感觉是非常特别的食物,就好像是“被赐福的猪肉酱汤”一样。虽然被圆球装饰碰来碰去确实不方便,但有这样的装饰也很喜欢。觉得也许有点懂这种特别的感觉。
小林:这一点非常重要。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粘土很柔软,所以土器的造型就可以随心所欲。这不光是绳文人,也是全世界制作土器的人所具有的共性特质。但“利用粘土的柔软性为所欲为”这么说可能有语病,但其实“折腾到极致的就是绳文人”。
藤冈:就好像是“因为能干就使劲作”的意思。突起的数量也有规定吧,真让人吃惊。我想里面也有计算的部分。
小林:突起并不是粘贴上装饰就好的,还需要考虑平衡。因此原则上是偶数,以火焰型土器为代表通常有四个突起。与绳文同时代的朝鲜半岛、中国大陆、台湾、库页岛等也制作并使用土器,但并没有突起纹饰。总之只有绳文土器才有突起。
藤冈:突起还是有讲究的。
小林:所以说有含意在里面。如果没有特别的意思就不会装饰了。火焰型土器的突起原则上有四个,但只有会津特立独行只有三个。他们制作相似的器型,但用突起来彰显自己的主体性。
藤冈:感觉很强势啊。反传统文化!想要通过突起的个数来表现。
小林:因此冈本太郎感到非常惊讶,被这种阳刚、雄伟的造型颠覆了以往的想法。艺术家的感性发挥了作用。但是,想要更具象的理解火焰型土器的话,必须更加深入关注其异于他人的地方。
藤冈:什么地方?
小林:例如,突起的形状是公鸡鸡冠,别称“鸡头冠”。这个鸡头冠是必有的。然后在与鸡头冠水平的瓶口处装饰锯齿状的波浪褶边,同时在鸡头冠的瓶身腹部开了一个象征性的心型窗户。
藤冈:在绳文时代就已经有心形了啊。
小林:其他还有“蜻蜓眼镜”、“袋装突起”。所有的火焰型土器都有这些装饰。因为这不是简单的装饰,里面有想要传达的东西,隐藏着体现他们世界观内涵的故事。很有意思的是不管从新潟到津南、还是从信浓川上游到下游,当地制作的火焰型土器都约定俗成的遵守这个规定。
藤冈:应该是从什么演变过来的。想要传达什么呢?对我们来说是个“解谜”的过程。
小林:还有一件有意思的事,对于他们来说光靠这个火焰型土器还不足以充分表达,所以在制作火焰型土器的同时,还需要其兄弟“王冠型土器”的帮忙。
藤冈:确实很像,知道为什么要说他们是兄弟了。这里面是不是也有什么说法…?
小林:也就是说两者有着共同的器型。这些土器的器型和风格的形成需要两个要素。例如表与里、光与影、白天与夜里等区别认识的“对立项”的思路。特意来创作这些并予以体现。我把其称作“二合一的绳文思想”。
藤冈:从绳文土器可以看出类似绳文哲学的思想。在联想到绳文时代时,很多人会在脑海中浮现出类似原始人那样的生活。我最开始也是那样,但看到土器时会觉得其中可能有哲学内涵。感受到它有强大的意志,还蕴含很多的感情,觉得就在自己身边,好像能成为朋友的感觉。不光是土器,在看到土偶时也会产生更为强烈的共鸣。提起新潟县的土偶,就得说“马高女神”。脸颊微微鼓起,非常可爱。表情也很丰富。土偶的性格,或者说变形夸张的地方很吸引人。
小林:说到夸张变形,实际上是他们在制作土偶时,有意识的尽可能远离真实的人脸。
藤冈:果然是这样。因为看到火焰型土器时,我会想这样精湛的技艺肯定能创作更写实逼真的人形,那样更通俗易懂啊。而他们却没这样做。
小林:所以我想是精灵。那附近真的有精灵呀。我们常感觉好像被人盯着看,回头却发现影子消失了。脑海里想着有精灵存在来制作土偶,结果做完脸部却发现成了普通人。因此最开始的土偶其实并没有脸。
藤冈:是这样啊?
小林:几千年来一直都制作无脸土偶,到了火焰型土器时代开始制作脸部。有人把自我克制抛在一边制作了脸部。就这样不情不愿的,制作带脸土偶得以确立并延续下来了。
藤冈:不是人这种说法虽然很令人震惊,但也不是动物啊。也就是说还是特意创作的实际并不存在的器件。
小林:没有人长着心型土偶那样的脸,所以说是创作的。眼看着能制作土偶脸部了,结果出现了残缺型土偶了。这其实也有含意在内。
藤冈:有很多只有单只脚的。那也应该有含意吧。那是文化吧。
小林:基本上没有四肢健全的。土偶和绳文人使用弓箭或盾牌等用手作业的东西不一样,是属于另外一种工具。是使用头脑的工具,我把其称作“第二种工具”。
藤冈:并不是为了用起来方便,而是就是想做,这真好啊。
小林:火焰土器的器型到了绳文时代中期越来越绽放出活力,达到了巅峰。
藤冈:绳文泡沫期!
小林:非常有意思的是当时火焰型土器的传播范围与今天的新潟县重合了。现在县的分界线是古代的越后,是在“火焰土器之国”基础上建立的,并且以现在的信浓川流域为中心形成了文化圈。
藤冈:是不是有河流的地方文明就越容易发达?
小林:日本到处都有河流。但火焰型土器的文化圈因为信浓川流域酝酿出了浓厚的文化。到了新潟县边界就一下子消失了,正好就控制在了新潟县内。为了弘扬推广这种以火焰型土器为中心的越后独树一帜的文化,象征绳文时代的文化,我们申报了文化厅的“日本遗产”项目并成功获得批准。
藤冈:土器的特点有一定的地区范围,这一点我在去长冈市看到火焰型土器时也深有体会。因为从它身上强烈感受到了“这是我们的地盘,我们以此为傲”的心情。
小林:在绳文土器上装饰着器皿完全不需要的突起,这在其他周边地区和内陆地区完全看不到。只有这样才是绳文文化,这种说法很感性。也正因为这种藤冈女士说感到充满激情,好像心弦被拨动了一样的感觉,才会得到大家认可表示赞同吧。